【明報專訊】人工智能(AI)時代下算力(即計算能力)充足與否成企業應用AI能力的關鍵指標。不過香港電訊(6823,HKT)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吳家隆表示,本港算力資源仍相對不足。在此情况下,該公司今年2月推出的解決方案AI Super Highway,已連接全港10個主要數據中心的算力資源,企業客可按需求租用相關算力,以高效發展AI應用。
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下,吳家隆坦言,本港難以購買到大量尖端GPU,而本港雖已有企業、政府提前部署GPU資源,但整體而言算力仍屬不足。此外,傳統數據中心需要加裝冷氣及液態冷卻系統等才能支持AI相關的GPU運作。從企業角度看,有企業應用AI時擔憂數據外泄,但若自行購買GPU來建立算力集群,成本也就較高。
對採用不同企業晶片持開放態度
吳家隆表示,自家公司在港擁豐富光纖資源,發現上述企業痛點後,萌生透過光纖連接本港全部算力的想法,並推出專用光纖私人網絡AI Super Highway。他表示,相關方案的特性包括超高速(最高下載及上載頻寬達800Gbps)、低延遲等。在低延遲環境下,企業可以通過網絡,而不需要自己購買昂貴的GPU,以使用AI算力。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電訊自家的AI平台亦由各種晶片驅動的算力支持,包括國產晶片如華為、寒武紀(滬:688256)等。談及不同晶片的運算能力方面,吳家隆表示,內地、海外出產的晶片各有千秋,尤其華為等內地公司的晶片亦有優異性能,公司對採用不同企業出產的晶片持開放態度。
此外,談及AI時,吳家隆強調不應神化AI,尤其企業需理解AI的工作原理,即AI是基於數據、算力和算法運作,若數據不準確,AI的輸出也會有問題。
他也提及,企業在部署AI時經常遇到的問題是數據管理不善,包括輸入的數據間互相存在矛盾、更新不及時,以及可能缺乏持續的數據治理機制,需針對性優化相關數據管理,以提升AI運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