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白酒价格彻底崩塌,经销商哭诉:卖一箱亏200,挺不住了
财经投资观察网
更新日期:2025-07-01 00:33:03

500

“高端酒卖不动了,普通酒也不那么吃香。”

作者:唐纳德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喝不喝白酒没关系!但白酒行业确实日子不那么好过。

先看今年618,白酒的价格那叫一个“跌跌不休”。在各大电商平台的补贴“大招”下,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产品的“百亿补贴”价,直接击穿了批发价。就拿53度飞天茅台来说,限时补贴后,到手价最低能到1840元/瓶,跟去年同期比,那可跌了不少。

往远处一点的2025年端午节,济南某经销商望着店内琳琅满目的白酒货架,却丝毫感受不到节日带来的喜悦,尽管白酒销量勉强与去年持平,客单价却暴跌近60%,且往年备受追捧的头部酒被冷落,300-600元的产品却成了消费者首选。

500

“高端酒卖不动了,普通酒也不那么吃香”,这是一些经销商老板最典型的感叹。

往深处讲,现象背后,透露出的是中国白酒产业的集体阵痛,作为资本市场和食品消费领域的一块核心资产,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一度被赋予消费和收藏属性。

然而,近年来白酒行业在宏观经济放缓和产业周期调整的双重背景下,迎来长时间、宽范围、大幅度的深度调整,以至于整个行业的市场价值不断被稀释。

而大多数人关心的是,白酒价格持续承压,还能够挺多久?

01

厂家们守价格

与黄金持续攀升的走势规律不同,把时间拉长看,整个白酒行业的“价格防线”正在全面崩塌,也就是说,在这几年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下,高端白酒价格带不断失守成为难以挽回的事实,部分价格倒挂率超20%。

以五粮液为例,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称,在存量竞争之下,白酒仍处于阵痛转型期,在实际交易场景中,五粮液茅台原定位于千元价格带以上的产品,开始出现卖价下探。

回过头来看,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即便曾经逼近2000元关口的茅台1935也是惨遭“膝斩”,不到一年内价格跌幅超过千元,不少成交价也有在700元左右的。另据一些媒体此前报道,五粮液第八代普五电商补贴价跌破800元;国窖1573价格滑落至780元区间;飞天茅台从3000元巅峰坠落至2200元。

500

在业内,千元以上的白酒被称为高端酒品,是产品市场地位的分界线,早期这条线是五粮液与国窖1573的天下,后来茅台1935加入战局,三大高端酒支撑起酒业的价格估值空间。

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在现阶段,保卫千元价格线的品牌已经有很多,除了相对规模化的五粮液、国窖1573、茅台1935,还有其他品牌,甚至价格难挺的业内,一些500元以上的细分酒类产品同样出现了价格波动。

这意味着,白酒行业的市场定价规律出现变化,由过去纯粹的市场比较和成本优势定价,转为更加实际的杀价、比价,其内卷程度堪比新能源汽车赛道。

客观地讲,价格不挺是一方面,高端白酒市场量价齐升又是一方面,换句话说,高端化仍然是不少厂家追逐的方向,即便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的很多产品线官方指导价在千元价格带,也不影响其他品牌借机朝此发力。

比如,珍酒李渡、酒鬼酒内参酒、水井坊推出的典藏大师版,古井贡酒推出的年份原浆·功勋池、汾酒推出的青花30·复兴版、西凤酒推出的红西凤酒,甚至类似区域性品牌的牛栏山,过去千元价格带产品魁盛号樽玺,定价1588元........

500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虽然过去几年白酒一直处于品牌、结构、市场的调整期,国内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也从2019年的七百多万千升下降到2024年的四百多万千升,但同期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却从5618亿元增长至7964亿元,同比增长约42%,行业产能下降与市场规模扩大形成鲜明反差。过去多年,不少酒企在失守规模的状况下赢得了合理的商业利润回报,尤其是在高端酒上,这成为吸引玩家疯狂入局千元以上白酒价位段的重要理由。

只是直至今天,当五粮液、国窖1573、茅台1935等产品都在采取各种手段试图稳住曾经的价格基本盘时,其他品牌也就只有被动跟随。

02

价格止不住的根因

透过现象看本质,白酒价格下行不仅仅只停留在数字层面的波动,更多的是,价格下跌、销量难保,头部品牌利润即使有增长,能否持续也成为不确定性事件。

如果从整个白酒产业变迁的视角出发,价格承压背后,是白酒行业遇到的诸多症结。

首要的一点,是行业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不争事实。

具体来看,白酒行业的库存危机已不是秘密,但其严重程度仍超出外界想象。例如,2024年三季度末,20家白酒上市企业存货总额高达1536亿元,同比增长12.41%,其中七成酒企库存上升。存货周转天数攀升至868天,创下五年新高,意味着产品从生产到卖出需要近两年半时间。

500

更触目惊心的数据隐藏在财报之外。全渠道社会库存规模预计超过3000亿元。叠加19家上市酒企总计396.12万吨库存酒(价值约7609亿元),整个行业的库存规模已突破万亿大关。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经销商在生死线上挣扎——60%面临库存压力,30%现金流告急,部分库存周转周期超过半年。

在经济学常识中,产能过剩带来的是结构性矛盾,产品价值和价格能力自然不同于“供不应求”的逻辑。而长此以往,库存重压下带来渠道生态彻底扭曲。一位江苏经销商透露:“现在卖一箱亏200元,但不进货就丢代理权,进了货压垮资金链。

这类情况迫使渠道商在2024年618和双11期间掀起抛货狂潮,双11拼多多上的飞天茅台跌破2000元,五粮液、国窖1573补贴后价格仅816元/瓶,直接击穿出厂价。

如此反复循环下,行业的价格和生态便很难恢复到初期白酒产业快速增长的阶段。

第二,白酒行业的危机,亦是长达十年产能扩张与消费不振的矛盾。

公开资料显示,白酒供给端的狂欢在2023年达到顶峰,前六大酒企产能较2020年增长37%,洋河储酒量高达65万吨。泸州老窖因技改新增10万吨产能,半成品酒库存从2018年的46.96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123亿元。按照计划,2025年前六名酒企总产能将再增37%,但市场早已无力消化。

与此同时,消费端正遭遇结构性塌方。在“少喝酒,喝好酒”的新消费趋势下,一些省份50/60后逐渐退出白酒消费市场,70/80后饮酒频次锐减,90/00后白酒消费量仅为父辈的1/3,呈现“年消费≤2次、单次≤200元、偏好低度酒”的三低特征。

加之一些高端受众群体受到部分限酒令和一些有关部门整治的影响,极大减少了高档酒品的采购和消费,反过来这对整个行业的生存势能而形成的压力。

至于渠道内卷,则是压垮白酒价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过去,酒企通过涨价预期刺激渠道囤货,经销商依靠囤货升值获利。但如今,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不下去了。

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在终端市场降价销售、电商百亿补贴等因素下,价格倒挂成为常态。据悉,2024年行业的高端酒倒挂率超60%,次高端产品流通价普遍跌破出厂价。如,习酒窖藏1988从601元跌至536元,部分渠道甚至下探500元以下;古井贡酒520成交价较年前降5-10元。

渠道信心崩溃带来连锁反应:终端商不再囤货,只敢卖一箱进一箱,导致库存持续淤积在经销商环节。面对崩塌的价格体系,酒企一般给出的药方子是:控货、停货、回购。

例如,2025年初,五粮液在华东、华南紧急叫停第八代普五供货,要求经销商回收900元以下产品;洋河停止向线上平台供应海之蓝、天之蓝;西凤酒、贵州珍酒也加入停货大军。茅台更早在2024年就取消12瓶装飞天投放,暂停精品茅台发货。

但这些措施看起来符合一般的市场操盘规律,实则治标不治本,其逻辑在于,“当消费者转向啤酒、预调酒甚至无酒精饮品时,渠道里怎么折腾都是隔靴搔痒。

在超高库存、消费需求疲软、投资属性削弱、渠道内耗的多重压力下,痛症从行业传导至酒企的价格体系,导致飞天茅台等品牌的市场价一度出现显著失守。

实际上,白酒行业走到今天,周期调整尚未结束,不过有一点趋势可以肯定,白酒正在回归原有属性。

03

白酒消费要回归真实

在商品属性的定义下,白酒最真实的价值是消费品,只是在过去,这个产品被赋予过多不应有的附加值。例如,身份象征、情绪消费、保值产品、社交关系……

随着白酒市场步入“存量竞争”冷静期,过去过多的标签反而成为累赘,并深刻影响到行业酒企的生存,尤其是在品牌分化加速的大环境下,头部品牌凭借技术优势、渠道资源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2024年,贵州茅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是15.66%和15.38%,五粮液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是7.09%和5.44%,山西汾酒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是12.79%和17.29%。反过来,尾部玩家开始被挤下牌桌。

500

这种状况反馈到消费者上,是需求侧的变革演化,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报告显示,白酒的主力消费群体的确正在改变,1985—1994年出生的人群承接“85前”成为新主力,占比34%。对酒企来说,越具备捕获年轻人的胃的产品定义和营销能力,越具有长期发展的底气,茅台曾经联合咖啡品牌推出的跨界产品,就是一次成功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心智的植入,它的成功除了品牌自身的声量因素外,还在于敢于推出让年轻人喜爱尝试的新奇口味。

无独有偶,在《2024年中国酒水行业洞察报告》显示,口味口感的确成为年轻一代消费群体更为看重的要素,影响占比过半,居于首位,其次才是酒水品质、品牌知名度与性价比。

在这一趋势下,品牌效应或许还在价值,但对整个行业来说,酒产品的单靠走量和提供虚假价值的时代正在远去,回归真实才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

总结下来,白酒的调整还将继续,价格下行也没到终点,需要改变的首先是酒企,其次才是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态势。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