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即使近月內房銷售額及銷售量均按年續跌,惟內地家電銷售仍錄得雙位數增長,扭轉過去多年家電銷售依賴新居入伙來帶動增長的限制。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董事總經理張文朗認為,內地家電銷售除近月受益於政府「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家電產品本身功能愈來愈新、愈來愈好,故吸引消費者購買以提升家居生活質素,這也反映內房對經濟貢獻減少,新經濟的貢獻正在上升,經濟結構優化有成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內地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分別為3.5315億平方米及約3.4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分別下跌2.9%及3.8%(見圖)。另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咏前上月22日介紹,去年9月至今年4月期間,家電類商品銷售額連續8個月按年保持雙位數增長。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董事總經理張文朗本周在該行主辦的2025下半年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展望媒體簡報會上認為,上述數據扭轉過去多年內地家電銷售由新居入伙來帶動增長的限制,正好反映經濟結構優化有成績。
家電升級帶動需求 與內房銷售關係降
張文朗表示:「我們為什麼說中國的經濟結構在優化?原因是中國的傳統經濟佔比其實在下降,新經濟佔比在上升,這從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比以前減少可以看得到,而我們也看到一些微觀數據非常有意思,大家都知道買房子後除了要裝修外,往往也要買電視及洗衣機等家電,所以以前家電銷售與房地產銷售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但現在房地產銷售和家電銷售的關係就是不那麼緊密,反映現在內地不少居民就是要買家電,即使他們並不購買或裝修房子。」
根據張文朗的分析,近月即使內房銷售額及銷售量繼續下跌,但家電銷售仍然增長理想,原因是家電功能愈來愈好:「內地家電在升級,所以消費者要置換、更新,換言之,房地產等傳統行業在經濟比重在下降,這是我們看到宏觀和微觀的經濟現象。」
內房增加值就業人數跌 高科技補上
張文朗指出,近年內地房地產行業在經濟比重中下降,亦反映於經濟增加值及就業市場。他解釋,將今年首季內地主要行業增加值與4年前比較,下降最多的是房地產,增加最多的是信息技術,而期內上市公司員工人數按行業分類,下跌最多的是房地產,上升最多的是汽車、電力設備、電子、生物醫藥、機械設備等,這也是經濟結構優化的體現。
另外,張文朗表示,隨着中國近年出口產品複雜度及質量提升,種類亦與發達國家愈來愈相似,反映競爭力在提升。他續說,近年中國每一單位GDP所用的勞動人數在下降,可見正出現資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背景是製造業積極增加投資以提升生產力,這也可以印證中國經濟結構的確在優化。
技術進步降成本 通脹低非壞事
近年內地通脹比較偏弱,張文朗認為,除了因為房地產市場在調整、整體經濟在轉型外,更重要是技術進步在提速,這同樣反映經濟結構在優化。
張文朗表示:「技術進步的其中一個體現是什麼?降低成本。技術進步是會降低成本的,降低成本以後意味着通脹中樞肯定是往下走,這也是我們一直跟大家說中國經濟近年進入了一個新的模式。」
人民幣在岸價今年以來上升逾1.7%,這也是中國國力期內上升的徵兆,向前望的話,基於三大原因,張文朗相信人民幣匯價仍然穩中有升。
張文朗表示:「首先,我們認為美元在這一波下行過程中還沒有見底,美元本身走弱就意味着人民幣匯價上升;第二,過去幾年中國的經常帳盈餘比較強,因此亦積累了一些美元或其他貨幣,這些資金可以轉換為人民幣,這對人民幣有穩定的作用;第三,如剛才所說,中國的技術進步在提速,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有信心。」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相關字詞﹕人民幣 中國出口 內地經濟結構優化 內地家電銷售 內房銷售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董事總經理張文朗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