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會財局昨公布《2024至25年度查察報告》,會財局查察部主管劉建汝表示,去年財年逾2600家上市公司中,有17%即至少逾440家上市公司,於年內更換核數師。會財局抽查當中16個審計項目,發現有13個項目的審計費用,較前任核數師的審計費用相對減少,減幅介乎個位數至逾四成不等,另部分亦涉及倉卒更換核數師。她表示,審計費用減少並削減審計資源,倉卒更換核數師、對審計造成時間壓力,令審計項目質素受一定程度壓力。
削減資源 審計質素受壓
據報告顯示,13個減費的抽查項目中,其所接受酬金的減幅介乎3%至高達47%。該13個減費項目中,12個獲評為較低的3級或4級。劉建汝續指,16個被查察項目,有8個項目更換核數師時間較倉卒,如臨近年底、甚或年結前一個月才更換。另外,亦發現抽查的16個項目中,有10個於其審計質素評級錄得第4級(見表)(即需要重大改變;1分為良好),當中有6個屬倉卒更換核數師。
劉建汝解釋,一般而言,新上任的核數師不太掌握其接手公司的情况,或需投資許多資源去理解相關情况,進行適當的風險評估,即同一項目其審計費用通常會較高。但目前情况顯示費用反而減少,或令審計資源不足,同時更換核數師時間急、時間壓力大,令相關審計項目質素較差。
孫德基:自由市場 價格雙方決定
對於現時審計費用可能出現「內捲」的情况,被問及會財局會否檢視有關低審計費用情况時,會財局主席孫德基表示,近半年本港首次公開招股(IPO)較暢旺,市場出現較多需要上市審計的項目,其服務收入或可彌補審計服務的減價幅度。他續稱,香港為自由市場、價格由買賣雙方決定,會財局關注點為其審計質素。
先前恒大(3333)核數師羅兵咸永道被指處理審核問題交易失當掀起審計風波,過去一年有不少上市公司原由羅兵咸永道審計,更換至其他會計所。被問及過去大量公司更換會計行,其個案是否大部分為羅兵咸被更換時,劉建汝回應,或出現相關情况,但亦有不同原因,包括審計費用存在分歧,她分析或與整體經濟環境變差有關。
明報記者 江陵凱
相關字詞﹕內捲 減價 查察 劉建汝 審計質素 審計費用 會計審議 核師數 會財局 查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