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彭博社引述消息報道,香港保險監管機構自2024年初以來,一直在推動香港一些大型人壽保險公司將投資決策職能遷回香港,此前這些保險公司將相關職能遷至新加坡,當中涉及友邦(1299)等公司。消息人士稱,在至少一個案例中,香港保監局專門考察了香港投資團隊是否最終決定這些授權。保險業監管局(下稱保監局)接受本報查詢時,呼籲保險公司應審慎管理資產,避免出現過於集中風險,亦要留意當局會適當考慮在不同司法管轄區轉移資本潛在的法律和運作限制。
明報記者 陳偉燊、龍彩霞
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供的稅收優惠等措施激勵吸引,儘管保單銷售主要在香港,一些保險公司近年加快將新加坡作為區域資產管理中心的步伐,將投資決策遷移至新加坡。雖然獲保監局容許,但是一系列新挑戰引發監管機構擔憂。尤其港星兩地金融中心在人才和資本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加上資產管理公司面臨集中度風險的上升,引發監管機構對投資決策外遷的審視。彭博引述消息人士稱,該香港監管機構希望在港的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律師事務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友邦:不評論市場傳言揣測
保監局回覆本報稱,目前就人壽保險公司在香港維持資產或作出投資決策方面,並沒有法定要求,不過指出:「所有獲授權保險公司均應審慎管理其資產,避免在風險類型、交易對手和投資工具等方面出現過度集中。這對於確保保險公司能隨時迅速理賠及履行合約責任,以保障投保人利益,非常重要」,又指根據國際最佳常規,該局亦會適當考慮在個別獲授權保險公司進行處置及恢復規劃時,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轉移資本的潛在法律和運作限制。
本報亦曾向友邦查詢,該公司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或揣測。
星作投資決策 憂集中美股美元資產
本報記者又從消息人士理解到,由於大部分在港銷售保單的持有人為港人,若在新加坡作投資決策,並集中參與美股或美元資產,便會出現集中風險、而香港保監亦難以監察。同時保單換成美元及新加坡元投資後,一旦表現不穩定,並需要向保單持有人理賠,過程中因涉及匯兌及當中的風險,或需時漫長。另保險公司向客人兌付前,一般先需處理好當地負債才向保單持有人作賠償,因此在獲理賠時便可能出現延誤。
一般而言,當保險公司通知香港保險監管機構其外包決策時,監管機構能夠追蹤其決策過程。根據一項名為GL14的指南,香港保監局可以查閱保險公司與其委託資金的投資管理公司之間的詳細安排,包括金額和地點。
相關字詞﹕友邦保險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