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標普全球公布,7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按月回升1.4至49.2,但已連續6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反映本地企業營運環境仍承壓,特別是新出口訂單與來自內地的銷售持續減少。同時,港元再觸發7.85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再度沽美元接港元,銀行體系總結餘將降至約724億元。
金管局再接錢 銀行結餘降至724億
金管局公布,於紐約交易時段收市後沽出8.19億美元,令銀行體系總結餘於8月6日將縮減64.29億元至724.61億元。自6月27日開始沽出美元以來,已九度承接港元沽盤,累計減少1010.57億元。
至於香港7月PMI,從構成指數項目來看,新訂單指數升幅最大,按月回升2.8至47.7,其次為產出指數,升2至48.4。儘管整體跌幅收窄,但外部需求依舊疲軟,來自內地的新業務指數進一步下滑0.6至46.1,而新出口訂單指數雖升1.3至44.3,仍遠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需求低迷亦連帶影響其他指標。積壓工作減少、存貨指數下降1.5至51,為10個月來最大跌幅,供應商交貨時間放緩,相關指數跌1.6至48.3。企業增聘意欲亦轉弱,就業指數回落0.4至49.6,為5月以來首次下滑。
價格方面,受原材料價格上漲推動,投入成本指數升1.6至52.7,但企業大多維持售價不變,產出價格指數僅升0.8至50.1。勞動成本則出現半年來首次回落,相關指數降0.8至49.6。
展望未來,受訪企業普遍提到貿易壁壘加劇、行業競爭激烈,以及全球經濟疲弱等不利因素,影響對業務增長的信心。不過,悲觀情緒已較6月有所緩和,為3月以來最輕。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表示,來自內地及海外的銷售依然大幅下滑,拖累整體表現。企業因產能壓力減輕而暫緩擴充人手,令就業市場3個月來首次轉弱。他續指出,雖然投入成本持續上升,但為刺激銷售,企業選擇不調整售價。此外,業界續看淡未來一年前景,其顧慮除本地和全球經濟走弱以致需求疲弱外,貿易壁壘門檻提高亦是潛在風險。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標普中國7月服務業PMI升至52.6 創14月新高 (2025-08-06)
相關字詞﹕標普 香港PMI